SF6气体泄漏量检测计算方法
SF6气体是SF6断路器重要的调试项目,也是保证SF6断路器正常运行的关键。对于运行中的设备,一般利用密度继电器对SF6气体的泄漏实时监测,一旦压力值迅速下降或出现报警信号,则需要进一步的对漏气部位进行查找,以求在*短的时间内确定漏气部位,为处理缺陷争取时间。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检漏方法。
定性检漏
定性检漏在现场较实用,具体包括简易定性检漏、压力下降法、分割定位法和局部蓄积法。
(1)简易定性法。使用一般的检漏仪,对所有组装的密封面、管道连接处及其他怀疑的地方进行检测。方法简单,能查找较明显的局部泄漏。
(2)压力下降法。用精密压力表测量SF6气体压力,隔数天或数十天进行复测,结合温度换算或进行横向比较来判断发生的压力下降。
(3)分割定位法。适用于三相SF6气路连通的断路器,把SF6气体系统分割成几部分后再进行检漏,可减少盲目性。
(4)局部蓄积法,用塑料布将测量部位包扎,经过数小时后,再用SF6检漏仪测量塑料布内是否有泄漏的SF6气体,它是目前较常采用的定性检漏方法。
定量检漏
定量检漏法是用塑料袋将被测开关部件或整台开关罩起来,经过一定时间(例如数十小时)后,测量塑料袋内的SF6气体浓度,再根据塑料袋内体积和包围时间等参数来计算漏气率。
定量检漏有挂瓶检漏法和局部包扎法,应在充气24h后进行。可采用韦弗斯公司研发生产的红外光谱法WINFOSS-C2型SF6定量检漏仪作为定量测量,使用**方便,比较理想。定量测量的判断标准为年漏气率不大于1%。
运行实践证明,SF6断路器易漏部位主要有:各检测口、焊缝、充气嘴、法兰结合面、压力表连接管、密封底座等。而GIS设备的常见漏气点有:焊缝、充气嘴、法兰结合面、压力表。
光学成像检漏
光学成像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,比较成熟的方法有激光成像法和红外成像法,二者都是利用SF6气体的红外吸收特性使泄漏气体在视域内清晰可见,能在设备带电的情况下进行检测。
四、红外成像法: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的检漏方法,但在实际使用中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。由于红外成像的检测精度不高,微量泄漏根本检测不出来,泄漏量大的部位也需要多次调整焦距,才能找到漏点;另外室内GIS设备安装较为紧凑,对内部的检漏较为困难。对于室外HGIS设备,由于安装高度较高,也使得对设备顶部、边沿或隐蔽的地方检漏较为困难,加上室外风速、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,一些存在轻微渗漏的HGIS设备就更难以用光学成像法检测出来。
红外成像法利用SF6气体特定的红外吸收光谱,能使泄漏气体清晰可见,进而可以在设备不停电的状况下进行检漏,是一种较理想的检漏手段。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GIS设备安装特点,导致光学成像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。例如由于室内GIS设备安装较为紧凑,对内部的检漏较为困难。对于室外GIS设备,由于安装高度较高,也使得对设备顶部、边沿或隐蔽的地方检漏较为困难,加上室外风速、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,一些存在轻微渗漏的GIS设备就更难以用光学成像法检测出来。
SF6气体目前在高压开关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绝缘气体。但是sf6气体是“京都协议”中禁止的排放的一种气体,对大气层破坏严重。当然若在高压开关中有泄漏的话,会降低其绝缘能力。因此对sf6气体的泄漏检测就显的尤为重要。目前常见的SF6气体检漏方法有多种,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,如下我们将逐一讨论。
GIS 设备采用密度继电器对SF6气体的泄漏实时监测,一旦压力值迅速下降或出现报警信号,则需要进一步的定性检测手段对漏气部位进行查找,以求在*短的时间内确定漏气部位,为处理缺陷争取时间。相比于高压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等SF6充气设备,GIS 设备工艺复杂,密封面、接口数量多,其漏气原因多种多样,确定难度更大,目前常规的检漏手段包括肥皂水试漏、局部包扎法检漏、检漏仪检漏及红外成像法检漏等等。
一、泡沫检漏法:采用在检漏部位涂刷肥皂水,看其有无气泡产生。需要基本知道泄漏部位以后才能进行检漏确认,同时,对于**距离不满足要求的带电部位无法检测,且工作量大,适用性差。
二、定性检漏法:将检漏仪探头沿断路器各连接口表面和铝铸件表面移动,根据检漏仪读书判断气体的泄漏情况。此方法工作量大,没有目的性,若探头移动速度过快,容易错过漏点;检漏时受到风速影响,泄漏气体容易被风吹走而影响检漏,同时对**距离不满足要求的带电设备无法检测。
三、包扎检漏法:将充气设备包扎起来,经过一段时间后再采用检漏仪在包扎体内部进行检漏,检查包扎部位的漏气情况。工作量大,有些部位包扎困难或无法包扎,**距离不满足要求的带电部位无法检测,同时,该方法属于局部面检测,不易快速找准泄漏点。